中华网:宋庆龄俭朴健康的生活方式

2013-03-13 11:32

  来源:中华网

  作为一名当代女性,应该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?是追逐奢侈安逸的生活方式,在放纵物欲中图慕虚荣、迷失自我,还是崇尚俭约质朴的生活格调,保持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般美丽高雅,回忆宋庆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我们也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。宋庆龄出身名门,父亲是牧师兼富商,既家学渊源,又衣食无忧,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,养成了大家闺秀的风范。她理想远大,认为“自己的理想得以作为人类的理想而实现,随之幸福必将到来。”

  她和孙中山都是立志献身革命的领袖,从未享受过奢华安逸的生活,她认为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包括“朴素、节俭”。与孙中山结婚后,她陪同孙中山会见过各种各样的人,在致好友的信中,她感慨道:“非常遗憾,许多人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钱却情愿牺牲国家的生命。”在她作为孙夫人的日子里,他们四海为家,孙中山和她的唯一的一所自有住宅还是华侨捐赠的。孙中山在家事遗嘱中这样写道:“余因尽瘁国事,不治家产。其所遗之书籍、衣物、住宅等,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,以为纪念。余之儿女已长成,能自立,望各自爱,以继余志。”宋庆龄从孙中山那里继承的,没有什么金钱豪宅名车,而是万世长存的精神遗产。孙中山逝世后,国民党政府愿意为她建造寓所,让她做一个生活安逸的贵妇人,但她不屑于此。如美国著名作家斯诺所说:“对中国民众的支持,绝不仅仅是一种姿态,她牺牲了舒适的生活、社会名望和财富带来的各种便利。”

  建国以后,周总理为她选址建居,她一再逊谢。但党和政府给了她很高的待遇,让她住在溥仪家的花园旧址,并在醇亲王府花园原有建筑以西建造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,表示对她的尊重。即使住在这所风景如画的园林中,她的生活依然十分节俭。寓所的家具都是国管局给配发的,款式和颜色不一。她的梳妆台上,镜子的水银都脱落了,但她仍然坚持使用。家里的台灯需要灯罩,她和保姆一起,用旧床单做了一个。随着年事渐高,原来的旗袍不再合身,她让裁缝从旗袍两侧加布条接着穿,里面的毛裤都是几种不同颜色毛线接成的。1970年10月,在致廖梦醒的信中,她提到:“今天这里又刮风,冷得刺骨,但我们还没有生暖气,为的是节省煤。”

  她不追求自己的生活舒适,但她十分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,她认为革命者就要“有利益于社会广大群众”。灾难时刻,宋庆龄更是关心群众利益。1976年7月28日,唐山市发生7.8级地震,她想立刻投入救灾工作,尽管那一年她已经是83岁高龄的老人。党和政府为了保护她的安全,请她留在上海。她不无遗憾地说:“我想立即回去,虽然胸痛仍然困扰着我。可是北京方面告诉我的秘书,在第二次大地震之前不要让我离开上海。我的心绪十分不安。作为一个年迈的老人,当贫困、受苦的老百姓需要有人救助的时候,我却不能有所作为。”1976年冬天,天气慢慢冷了,很多人还睡在帐篷里。宋庆龄用工资买了一些棉被送给灾民。自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以来,她只拿过去工资的一半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她仍然不遗余力,为受灾群众尽到自己的心意。

  在节俭的前提下,她注重饮食营养和健康,生活细节也是她表达感情的方式。孙中山早年学医,有着丰富的营养学知识,宋庆龄从他那里学到了什么食品具有什么功效,比如洋葱的营养价值高等等。她对烹饪有兴趣,会亲手做菜,以更好的照料孙中山的健康,晚年有时也会下厨,为好友做一些沙拉、炒一道菜表示心意。在后海北沿寓所,人们至今可以看到她用过的餐具和冰箱。她会把寓所南湖中生长出来的大鱼送给总理尝尝鲜,也会把艾黎这位新西兰友人邀来亲自为他庆祝生日。考虑到毛主席常常看书到很晚,她送主席一个软枕,主席则送些山东大白菜请她品尝。

  虽然生活俭朴,她仍然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。据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,她曾经用燃烧过的火柴棍当成眉笔,描绘出神采奕奕的面容;她珍惜国际友人赠送给她的香水,至今还有一些纪梵希的味道在卧室依稀飘香。她对服装有着高雅端庄的品味,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;她还会给廖梦醒等人支招,告诉她们穿什么颜色最好看。她从不盲目跟风,一直有自己的着装风格,那就是典雅的中国女性代表——长款旗袍;但是她并不落后于时代,也会穿上列宁装与“时尚”融为一体。人们常说,宋庆龄一生都是美的,年轻时动人,年老了慈祥,给人的温暖“无远勿届”!她的生活方式流露出的美,是精神美和外在美的结合,是现代中国女性的楷模。

  (稿件提供:bet365官网首页妇工委)


友情链接|联系我们|招聘信息| 京ICP备12027846 |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329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© 版权:bet365官网首页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